李澤楷到底是什麼水平的商人?這個問題許多人一定很好奇。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。一些人認為李澤楷不過是靠了李嘉誠,如果沒有李嘉誠,他什麼都不是。
也有人認為李澤楷能力強,眼光好,哪怕他不是李嘉誠的兒子,他一樣也可以獲得成功。事實上李澤楷的成功,這兩點的都是缺一不可的。李澤楷自己的能力就非常強,而且他還是李嘉誠的兒子,所以他才取得如今的成就。
試想一下,一個本來能力就比普通人強非常多的人,還站在一個普通人都難以想象的起點上,這到底是有多可怕。那麼李澤楷的起點到底有多高?1990年24歲的李澤楷打算創業,那一年李嘉誠私人拿了1.1億美元給了李澤楷。
那一年1.1億美元是什麼概念?多年之后王思聰創業,王健林給了他5億人民幣,很多人都已經驚呆了。在1990年1.1億美元如果到內地,估計已經可以當內地首富了。
當然李澤楷不僅僅起點高,而且他的能力確實非常強。當然很多人都會說李澤楷錯賣騰訊的股份,導致錯失千億美元的事情。事實上從商業的角度來判斷,李澤楷這麼做其實也是沒有錯,畢竟商人并不是神。
強如高盛當年也有錯賣阿里巴巴股份的事情。另外孫正義雖然是用6000萬美元投資了阿里巴巴,賺到了上千億美元的回報。可是如今孫正義的軟銀卻是負債累累。所以做生意不能看某一筆的得失,而是要看最終的結果。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李澤楷這些年其實成功的投中案例也是非常多,比如說在日本東京的火車站項目。1998年的時候,李澤楷跑到了日本發展,那一年他投資了900億日幣拿下了這塊地皮,隨后興建了一個商業項目。
8年之后,也就是2006年,他成功把項目賣出,售價是17億美元,扣除成本之后,他私人大賺11億美元。不得不說李澤楷確實聰明。
當年香港樓市已經幾乎沒有機會了,所以他就把自己的眼光放到了北京、東京等亞洲核心大城市上面。其實他在北京也有一個經典的案例,當年他投資了盈科中心,這個項目在幾年之前賣掉,也是成功套現了60億人民幣。
事實上當年李澤楷拿著李嘉誠的1.1億美元,兩年就賺了好幾倍。李澤楷當年拿著這筆錢,隨后又跟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公司一起合作,創辦了一家衛星電視,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STAR TV。
當時美國傳媒大亨默多克急于到亞洲發展,于是李澤楷趁機把項目賣給了對方,套現了4.5億美元。李澤楷自己也是大賺了一筆。
事實上這些年李澤楷的成功,離不開李嘉誠的幫助,當然他自己的能力也是關鍵。很多人都認為李澤楷是一個非常敢于冒險的人,可是他其實他一個非常保守的人。當年李澤楷為何要賣掉騰訊,那也是因為他太保守了。因為他當時因為收購香港電訊而公司負債率太高,為了降低負債,于是他就只能賣掉非核心業務。如果李澤楷當時不要太保守,繼續高杠桿運作下去,那麼騰訊的股份可能就不會賣掉了。那麼後來騰訊上市,李澤楷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回報,說不定就會拿到現在。
可是每一個商人都有自己的做生意哲學,李澤楷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思路。段永平就說了,你不能捉住每一個機會。你只能捉住自己看得到的機會。事實上堅持自己的原則,這是非常難的。
很多人做生意就是沒有原則,有時候投資長線,有時候投資短線,有時候冒險,有時候保守,最終機會都是白白浪費了。李澤楷跟李嘉誠一樣,他們都是非常有自己原則的。
李澤楷的富衛保險馬上就要上市了,這家公司上市之后,李澤楷的賬面身家將暴漲好幾倍。富衛保險的估值可能將達到數百億美元。李澤楷個人持股7成多,那麼等于如果公司上市成功,他的個人身家或將上漲300億美元。
那麼李澤楷甚至有望在財富榜上超越父親李嘉誠。不過這些都是數字而已,并沒有真正的意義,把生意發展好,讓公司可以長期走下去,并且發展得越來越好,這才是最核心的事情,而財富榜上的資產其實就是一個數字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