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鈴芽之旅》雜感:棄之可惜的細節觀察筆記

哒哒哒 2023/03/29 檢舉 我要評論

《鈴芽之旅》讓人感到劇情突兀的,不外乎幾個方向:

大臣在想什麼? 鈴芽在暈什麼? 環阿姨怎麼還沒氣到中風? 千果、瑠美、芹澤人也太好了吧!這不現實!

關于那個突兀的開場

《鈴芽之旅》始于一個看似溫馨的小家庭,在故事開場大致介紹甥女和阿姨的身份后,不到15分鐘,直接猛然切入鈴芽與陌生人的相遇、意外的發生,就是如此突兀--鏡頭從天氣溫煦的日常,忽地轉至蚯蚓(災厄)的震懾,搭配詛咒般的背景音樂高亢詠唱、草太莊嚴的祈禱詞,完美營造出關門的急迫性。

深諳新海誠調調的粉絲,應該都認同是個喜愛描繪日常零碎細節、從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微察出獨特觀點的浪漫監督(aka 美術及編劇),因此《鈴芽之旅》開頭這種節奏實在「很不新海誠」。不過看完整部電影再回頭細思:這種「日常生活戛然中止的錯愕」,不就映照著真實的災難嗎?仔細計較的話,主角日常的描繪沒有減少太多,只是把以往開頭大量交代的呈現方式,改為分散到旅途中。(順帶一提,我蠻喜歡第一次鎖上門后,畫面忽然轉黑加上〈すずめ〉前奏哼唱的呈現方式,給人一種瞬間收斂的空寂美感。)

關門師這個職業太隨便了吧!誰都可以關?

簡單來說,故事中一開始給出的線索,我們可以列出關門師有幾個條件:

看得見蚯蚓(感知災難) 敢踏進廢墟、跑得比蚯蚓倒下還快 回想這片土地上曾經存在的人心 念祈禱詞 使用鑰匙

但在常世中喚回草太后,這次沒有門可以關,草太也沒有念著往常的祈禱詞,我們可以重新梳理一下關門的條件:

看得見蚯蚓(感知災難) 回想這片土地上曾存在的人心 向神明誠心祈禱吧

原以為關門師就像許多冒險故事,是藉由人類的力量封印住災厄,其實人類又怎有能力對抗大自然的吞噬?在天地無情的摧殘面前,只能祈禱神明保佑自己,如此而已。

大臣在想什麼?任性的神明

大臣的行為和思想,遠比鈴芽更讓我困惑,在重看幾次并與朋友討論后,才慢慢能理解大臣在做什麼,真的如同草太所說: 任性是神明的本質啊。

大臣已經當了不知多少年的要石,安靜駐守在同一個地方,日本神明常常不像佛祖那麼仁慈,而是充滿自己的堅持,幻化成貓的祂明明一邊引導鈴芽關門,但一邊又像是看戲般,對即將死去的數百萬人毫無情感。

世界上很多神明都有人格化,也并不是每一個神明都對人類仁慈,貓的形象一開始會讓我們誤會這個角色,本質上,祂還是神明,人類的生死在他們眼中不過滄海一粟。

大臣對鈴芽死心塌地的原因,我覺得某方面是受到了一種「召喚」,如同阿姨在找到迷路的小鈴芽時,邀請她來當自己家的孩子。在大臣力量耗盡時(我猜),鈴芽先是讓祂從長久的鎮壓中蘇醒、又邀請他當自己家的貓,大臣也沒想太多:為了不被封印回去,直接用「抓交替」的方式把草太變成要石,這樣就可以跟鈴芽一起玩了。

大臣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處理災厄這件事情,也從鈴芽的行動中更加肯定,眼前的少女可以取代原本的關門師草太,草太繼續當要石也沒問題。只是同樣鎮守的左大臣(黑貓)不這麼想,這似乎也是左大臣松脫的原因: 「我都快壓不住了,你還給我在那邊混!給我回來蹲好!」

左大臣一直深知自己的使命,才會想「藉由人類的手,恢復原狀」,大臣當然不會這麼無知,一邊詛咒草太、一邊掙扎著到最后一刻,直到祂發現鈴芽打算犧牲自己。在那一刻,我相信大臣聆聽到了鈴芽的愿望: 不想再看見災難發生、不想再失去誰、她其實根本不想死。

被鈴芽喜歡時,大臣蓬松可愛,被鈴芽唾棄時,大臣干癟瘦弱,人類的信仰決定了神力的多寡,如同香火鼎盛的廟宇,神明庇佑的力量也會更強大,恐怕連鈴芽也沒想到自己會受到神明的眷顧吧。這也映照了草太最后對神明的呼喚,雖然與以往的台詞截然不同,但祈禱的意念更為強大。

路人會不會太好心?

每個人被陌生人關心的故事版本可能都不一樣,例如出了交通事故后被幫忙扶起、走在路上被拍了拍肩膀,原來皮夾剛才掉到地上、手機忽然壞掉不能使用,旁人爽快地借出自己的,甚至忘了帶傘時,有人主動遞出傘與你共盛(真實發生在我身上兩次)。

《天氣之子》的帆高抱著對未知期待踏入東京,卻被現實中冷漠的人群狠狠扇了一巴掌,但他仍然遇見了愿意收留自己的人、愿意在最難受的時候,遞出一顆漢堡的人,這部講述的是在社會角落仍能遇到的溫暖;《鈴芽之旅》最冷漠的表現莫過于搭不到便車的橋段(某方面來說,最后還是搭到了),因為這部講述的是未來的新結緣。

陌生人有時很冷漠,有時又出乎意料親切,影片中的場景是可能發生在現實世界的,但機率可能沒那麼頻繁。

鈴芽也暈太快了吧

抱著《你的名字》為戀慕之人扭轉命運的浪漫去看《鈴芽之旅》,會對里面的戀愛邏輯感到失望也不意外,新海誠也淺略說明過主角兩人的關系:「鈴芽一見鐘情,草太沒有表示」,我自己在看的時候,也沒有太關心他們的感情開花結果與否,但如果真的要討論「為什麼鈴芽可以為一個剛認識的男子(椅子)犧牲生命?她是迪士尼公主嗎?如果我是阿姨我會氣死!」這點,我的看法如下:促使她愿意參與危險事務的,絕對不是只因草太很帥,我相信今天就算關門師換成芹澤(芹澤:尊重呢?),她還是會愿意踏上旅程。

因為鈴芽是受災遺族,她目睹過災難的殘忍,且過了這麼多年仍無法釋懷。對于初窺見一角的關門師一職,鈴芽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,下一秒草太就變成了椅子,接著得知自己釋放要石的舉動,可能再度造成慘重的死傷。從草太的對話中也能看出,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看見蚯蚓及常世。在那個瞬間,阻止災難發生,遠比每天到學校上課還要重要。

鈴芽也不是一開始就覺得自己喜歡草太,從最初很在意的搭訕台詞,到被環阿姨詢問時的尷尬否決,最后要前往常世時大方喊著「去我喜歡的人那邊!」我沒有要探討鈴芽喜歡的程度多深,也不想辯論究竟要多深思熟慮才可以開始談戀愛,在鈴芽喊出的剎那,我覺得「喜歡」只是想繼續延續緣份的意思,「因為喜歡,才想跟你保持聯系」--不愿放棄這段緣份的鈴芽,最后握住了草太的手,將他從彼岸帶回了這里。

是家人,有時才難以啟齒

至于為什麼不好好跟環阿姨說明這點,如果看過《你的名字》和《天氣之子》,應該不會忘記三葉(瀧)跟爸爸說「彗星會分裂,大家都會死光,」、帆高跟警察說「陽菜在天上,我必須去救她」后,得到的反應都是 「你該去精神科掛號了」 ,嗯,鈴芽說不出口也在合理之中啦。

我跟朋友討論時,也會開玩笑說,要是我是環阿姨,未成年小屁孩獨自離家、掛電話、已讀不回,在抓到人的時候早就拖回家關禁閉了。

即使鈴芽和環阿姨平時可以像朋友一樣互相嘻笑,但大人跟小孩間往往有一層無可避免的隔閡。鈴芽的心中有兩種想法碰撞著「或許是我奪走了阿姨寶貴的時間也說不定」、「明明是你叫我當你的家人!又不是我自愿的」;環阿姨也是,「你以為我是為了誰才這麼拼命?我受夠了,你給我滾出去!」、「雖然曾有過這個想法,但也只占了一點點而已。」

其實拿掉虛構角色的身分,套進現實中,是不是太像我們與家人之間的爭吵?或許對不熟的人,我們可以「理性好好說話」,但面對最熟悉的家人,就算是再普通的一句話,也可能難以啟齒。

有時家人是最容易讓我們失望、挫折的溝通對象,但家人有時也是最不需要說清楚的對象。 因為知道彼此相互珍惜、因為共處的時光不會白費,環阿姨雖然一頭霧水,最后仍選擇支持鈴芽。

草太的想法

作為開場沒幾分鐘就變成吉祥物(椅子)的主角,草太的存在感在整出劇中降低很多,他對鈴芽的介入處于一個抗拒卻又不得不慢慢接受的心態,家業充滿危險、也不該由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擔起另一半的責任。隨著一次次關上門,草太逐漸改變想法,鈴芽或許不是需要一直被保護的孩子,自己也似乎不必一直將他人拒于門外。

明明好不容易遇見了你。

這句話我更傾向解讀為 「終于遇到能互相理解的人」 。蚯蚓、常世皆非一般人能看見的事物,又怎麼能獲得他人的支持,也無法訴說過程的艱辛,繼承家業注定走向一條孤獨的路,當鈴芽對千果說:「沒錯,我做的事情真的很重要喔!我也是這麼認為的!」草太是有所觸動的。

劇情焦點都在鈴芽的心路歷程,對于草太的身世、關門師的職業沒有多加描摹,但我覺得只要理解成: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,都有一群默默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,這樣就可以了。

誰將鈴芽留在了世上

你難道不怕死嗎?不怕!

鈴芽到底怕不怕死?為什麼講話反反覆覆?當災難臨頭,她寧愿為了阻止悲劇罔顧自己的安危,也不代表她不怕從摩天輪上摔下去,危機解除后,她像平常人一樣畏懼著死亡。草太明知關門師很可能會面臨死亡,卻仍繼承了這份無人能諒解的家業;在成為要石時一面接受自己身上的職責,一面又在心底哭喊著「好可怕,我不想死」。

這些行為看似矛盾,卻又很合理,說著不怕死的他們,是因為當下有不得不從容就義的理由,但如果沒有這些壓力,他們都還是想好好地活下去。

鈴芽身上的生死轉變了兩次,第一次是兒時誤入常世。既然是死者的世界,又為何能踏入?合理的解釋可能是因為她差點死在那場大雪中,但因為阿姨的一句話「你來當我家的孩子吧」而被召喚回了現世。另一次是想用自己交換草太時,在拔出椅子的過程中,看見了草太眼中的自己。

原來,她以為心缺了一塊的自己,在他人眼中活得如此多采多姿,會因為招不到車而苦惱、會為了關門卯足全力、會在看見有趣的事物時雙眼發光,她并不是真的因為「死亡隨時會來臨」默默地等死,而是依然認真地感受著世界。

還想要遇到更多的人、感受更多快樂的事物,這些珍貴的回憶才是鈴芽轉念的原因吧。

結語

如果要說我覺得最不合理的設定,應該是 「新海誠宇宙的角色都跑好快」 ,每次看見《你的名字》瀧前往找御神體的那段山路、瀧和三葉繞著御神體外圈互相奔跑的畫面,都覺得時間流逝與距離不成正比。

鈴芽前往溫泉街、游樂園的距離也是,不知道為什麼看起來開車要開半小時的距離,鈴芽騎單車、甚至還用跑的,都能在蚯蚓倒地前趕上,角色們的運動能力都意外得好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