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生如故》是BE的天花板,即使結局不好,可依舊有很多人看了后久久難忘。
不管是周生辰還是時宜,他們都讓人難以忘懷,他們彼此為愛付出,即使從未真正坦白過彼此的愛,可他們的行為卻處處充滿愛。
如今再看《周生如故》,內心總會想,如果周生辰沒有留下那句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,唯負十一」,十一會否舍棄崔姓,毅然決然地跟隨周生辰而離去。
這個答案,我們似乎無從而知,可看到十一在周生辰被處刑時,她夢中摧心剖肝的痛苦樣,或許我們也明了了。
為什麼周生辰在生死關頭依舊要留下他那句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,唯負十一」?
這句話有何深意?
只愿十一心中不要有遺憾,亦希望自己不留遺憾
我們都清楚,周生辰與十一兩人,他們雖是師徒,年齡不過也只差十來歲。
十一從小就進了王府,周生辰的深深教導讓她難以忘懷。他的關心, 他的一舉一動,都時時牽動著她的心。
對于十一來說,他不是師傅,更像是一個朋友。
十一在王府的生日禮物,是在他看來最為珍貴的捷報。十一來王府時,因為從小患有心病,因此,她不能說話。
而來王府后不久,他為她遍尋名醫,自己都鍛煉成了半個醫生。
他最大的心愿,就是讓十一開口說話。當十一聽到他的心愿時,她開始嘗試說話,而她終于也實現了他的心愿。為周生辰,她再次開口說話。
兩人在彼此接觸中,心生愛意。奈何十一的命運卻不能由自己控制,當她知道自己再次被選上太子妃時,她痛心至極。
在這之前,十一其實早已下定決心,要留在西州。她甚至跟自己的母親坦白,她想一生一世留在王府,不想嫁人。
明知不能愛,可她哪怕只要呆在他身邊,就已足夠。
直到十一要離開時,他才決定為了她勇敢一次。他帶她去從未去過的西州前朝宮殿。他不顧世人眼光,帶她游西洲。
為何曾經從不曾表達愛意的周生辰,在十一要離開時,卻愿意為了她做一些他曾經不能做,如今卻愿意做的事?
原因還是在于,他不想給她留下遺憾,他想讓她順利出嫁。他深愛她,因此才會在十一離開前,不想讓十一留著遺憾。
同樣,在他被處以剔骨之刑時,他唯一擔心的是十一,他擔心她會因此而痛苦,因此,他不想讓十一從此過得不快樂。他想給她留下念想,讓她好好活下去。
他想讓她知道,他周生辰對十一也是用情至深。
他寫下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,唯負十一。」也是為了告訴十一,他負了她,但她要好好活下去。
希望十一能好好活下去
在周生辰放下刀刃的那刻,他或許就想到了自己的結局。
但他不得如此,從小就被教導成要忠心,要為國為民的周生辰,他不允許自己背叛,或是無法違背自己忠誠的內心。
一邊是難以割舍的愛,一邊是國家大愛,這放在哪個人身上都難以做抉擇。
因此,當周生辰被圍困時,他有過猶豫。然而,猶豫之間亦有無奈,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下武器,甘心為國而犧牲自己。
在被關押的日子里,他受盡折磨,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時,他寫下了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,唯負十一」。
他早就明白,十一對她也很重要,但他卻不得不舍棄。
在與十一臨別時,周生辰幾乎把他能做的都盡力做了,唯有對十一的愛,他從未真切表達過。
而留下「唯負十一」,也是不想讓十一心中失望,他希望十一知道,他愛她。
他更是為她想好了退路,他希望十一能好好活下去,能自在地活著。
因此,他把十一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放在心上,他選擇了南蕭,這個在十一看來人杰地靈的地方。
而他不知道的是,十一早對他用情至深,無法忘懷,因此,十一才選擇了一條不歸路。
辰此一生,唯負十一。他覺
得他辜負了十一,他唯有用自己能盡力做到的方式,去彌補十一。他對十一的愿望,就是好好活著。
十一最后并沒有按周生辰的想法來做,不是因為她不想活著,而是因為她太愛周生辰了,失去他,她根本無法好好活著。
如今再來看周生辰為何要寫下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,唯負十一」?
還記得軍師在時,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:他有他的道理,不回頭才能不牽掛,不牽掛才能不懼生死,奮勇沙場。
可這次,周生辰回頭了,他實在難以放下十一,他才會寫下那樣撕心裂肺的話。
他是帶著遺憾和牽掛離開的,這也讓十一更加明白,師傅其實是很在意她的。因此,她才會那麼堅決地選擇隨他而去。
回看《周生如故》才明白,其實感情有時真的不是想為而可以為。但如若不想留下遺憾,盡力而為就足夠。